上海港聯門診部 戴元濤
中醫“陰陽”的核心理論是細胞代謝
【摘要】中醫的“陰陽”是一門哲學術語,是一種方法論。中醫能治好病絕非偶然,中醫治病的科學性,就在于通過中藥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活血化瘀”來凈化人體的血液,讓人體的組織細胞浸浴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中,與周邊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吸收營養,排出廢物,從而組織細胞逐步地來調整和修復自身的功能及時空代謝,使疾病漸漸消失,中醫“陰陽”的核心理論是細胞代謝這一命題成立,那么,中醫就有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關鍵詞】中醫理論;陰陽學說;細胞代謝;理論體系
1 中醫的理論核心是“陰陽”
陰陽是我國古代的哲學理論,是古人對自然界事物的性質及其變化發展規律的認識。在醫學中的陰陽理論,則是一種辯證論治的方法,即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消長與轉化的規律,來說明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并概括醫學中的一系列問題。如:
1.1在解剖方面
《靈樞·壽夭剛柔篇》曰: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
1.2在生理方面
《素問·空氣通天論》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說明陰代表物質的儲藏;陽代表機體能量的活動,能衛外固守陰精的作用。
1.3在病理方面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等等。
1.4在診斷方面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1.5在治療方面
瀉有余,補不足,以調整平衡陰陽為原則,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等等?!? 陰陽既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指導臨床實踐的方法和手段。
中醫的陰陽是站在宏觀的高度把人體歸納為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來涵蓋人體的一切生命現象,也就是說,把一個復雜的生命現象的辯證關系簡單化,只用陰陽或陰中之陽、陽中之陰變化萬千的辯證方法,來涵蓋人體運動中的一切生命現象。中醫的陰陽理論,這是古人理性經驗的長期積累和沉淀的結果,內在包含著豐富的中醫基礎科學知識,二千多年來,中醫在陰陽理論指導下,不僅能治好病,而且能治好許多沉疴大病,這絕非偶然,但要問被治好的患者是什么病,他是怎么被治好的,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謹察其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就是說,人體疾病的產生是由于陰陽偏勝,偏衰,治療是調整他的陰陽,促使陰陽達到平衡,疾病也就消失。如果再進一步問,一個人為什么會有陰陽,人體的陰陽因何而生,我想人體的陰陽總不可能是憑空而生,應當有它的物質元素所支撐,目前中醫理論很難從科學層面上給予回答,也就是說中醫能治好病,其結果是科學的,但在科學層面上是講不清他的道理,原因是我們沒有沿著前人知識的理性指引,進入現代科研大門,就目前我國中醫的現狀,仍依附于傳統的由陰陽理論到陰陽理論,而無獨立于傳統之外的知識層面上進行科學研究。
2 中醫理論缺少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元素
中醫陰陽理論,是研究人體生命的系統性學科。但深度研究,它缺乏生命物質的支撐,所以,給世人一種感覺是抽象的、模糊的、神奇的,科學層面不明確。
本人經過十多年研究,從臨床到中西醫理論,再從中西醫理論到臨床,得出中醫的陰陽與人體細胞代謝存在本質上的關聯性,由此產生了中醫陰陽理論的創新思路。
陰陽學說,是我國古代用來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變化的一種認識論,它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性質,它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體的物質,正如《靈樞·陰陽系日月》篇說“且夫陰陽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這說明陰陽是對事物對立雙方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事物所固有的兩種相互對立屬性的統一體,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即一陰一陽,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
陰陽學說滲透到醫學領域,不僅促進了《內經》理論的產生和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而且成為中醫用以分析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的理論依據。也就是說陰陽學說介入醫學領域,把對組成人體各臟器組織的物質,在受到內外各種因素互相作用下所產生的各種癥狀,運用陰陽變化的自然法則加以歸納、推理、總結而形成的一套中醫陰陽學說的理論體系,就是說,陰陽不是人體物質的本身,而是人體某種物質運動變化的一種屬性,是先有人體內在物質的變化,然后才有人體表面陰陽的反應。是物質變化在先,陰陽反應在后,即物質決定意識。這樣就論證了人體陰陽的變化是有物質基礎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科學的不斷發展,十六世紀賽爾維特和十七世紀初哈維的血液循環理論的創立,使生理學在實驗基礎上變為科學,到十八世紀病理學開始發展,隨著顯微鏡在醫學上的應用和細胞學說的建立,十九世紀施萊登和施旺創立了細胞學說,之后德國病理學家維爾肖提出,細胞只有來自細胞的細胞學說的基本內容,為人體生命實體找到了微觀結構,從而證實了自然界中所有生物體和人類的機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命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近代在生命科學中對細胞的研究,包括細胞的信號傳導、細胞的分化和干細胞的研究,細胞的增值和細胞周期的調控、細胞的衰老和細胞的死亡等【3】。
在科學層面上,也就深度地證實了人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構成人體最小的生命體。
由此而論證了人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構成人體最小的生命體,人體各個臟器組織,都分別由相同種類的細胞群體所組合,如心臟有心臟細胞,肝臟有肝臟細胞,腎臟有腎臟細胞,神經有神經細胞,血管有血管細胞,腦有腦細胞,骨有骨細胞等組成。其實一個人從宏觀整體上看,有頭,有身,有四肢等是一個完整的人體。但從微觀上看,就是單個細胞的群體組合。
細胞是個生命體,既然是生命體,那就有新陳代謝,即用自身的能量來推動自身的物質,以維持自己的生命存在。細胞代謝有兩種,一種叫合成代謝,一種叫分解代謝,合成代謝是吸收能源,分解代謝是釋放能量,然而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是相互對立的,但物質和能量又是相互轉化和相互依存的,這就符合自然法則中的“陰陽太極”在同一事物的內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陰一陽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由此人體的細胞就是一個完整的“陰陽太極”,這就很自然的將中醫的陰陽與人體的細胞代謝相對接,即細胞的合成代謝為“陰”,細胞的分解代謝為“陽”。
由此就可以回答前面提到的一個人為什么會有陰陽?陰陽因何而生?原因是人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個生命體,生命體是具有獨立和完整的代謝功能體系。由于人體細胞代謝功能的動態變化,而產生人體體癥的陰陽變化。這就準確地回答了人體陰陽的物質元素就是人體的細胞代謝。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都與他的細胞代謝有關。細胞的正常代謝就反應了一個人正常的生理功能,細胞的異常代謝,就反應了一個人的病理變化。由此,我們就可以把人體細胞的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提到宏觀的高度,來分析一切復雜的生命現象。也就是人體的一切生理病理變化都可以從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中找到答案。
所以說,中醫陰陽的核心理論就是人體的細胞代謝。
3細胞是生命體的基本元素
在地球上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和人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對細胞的概念可以從五個方面去理解:
① 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
② 細胞具有獨立完整的代謝體系,是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③ 細胞是生命體生長與發育的基礎;
④ 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細胞具有遺傳的全能性;
⑤ 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
作為祖國醫學,中醫本身就是研究人的生命過程,包括生殖、生長、發育、衰老、死亡,還包括生理、病理、診斷、治療等一系列的生命現象,都不可能離開構成人體生命最小單位---細胞的新陳代謝全過程。中醫理論應當接納這個共識,來拓寬和發展自身的理論。要傳承中醫,要發揚中醫,要推進中醫現代化,只有將中醫的理論核心,由原來人體的無形事物“陰陽”轉移到人體的有形實體---細胞上來。
如果把中醫理論在微觀上從細胞層面上來加以思考,運用細胞時空代謝學說來破譯中醫基礎理論及在中醫古籍書刊中凡是提到中醫“陰陽”理論的,就運用近代細胞學的新陳代謝來加以破譯,并指導臨床,這一點成為現實,那么古老的祖國醫學核心元素,絕不是抽象的、模糊的、無形的,而是有形的、具體的、客觀的、具有生命現象的實體---細胞。
4中醫的“陰陽”就是細胞的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
前面說:細胞是完整的“陰陽太極”,這就很自然的將中醫的陰陽與人體的細胞代謝相對接,即細胞的合成代謝為“陰”,細胞的分解代謝為“陽”。又說細胞具有獨立完整的代謝體系。然而細胞的新陳代謝是生命體自我更新的生命活動,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個過程,生命體不斷地從外界環境中攝取有用的物質,使其合成轉化為機體自身物質的過程,稱為同化作用;生命體不斷地將體內自生物質進行分解,并把所分解的產物排出體外,同時釋放出能量供應機體生命活動的需要,稱為異化作用。在物質合成時,即在同化過程中需要吸收能量,在物質分解時,即在異化過程中則釋放出能量,因此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同時進行的,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4】。任何物質都蘊藏著一定的能量,所以說物質代謝必然伴隨著能量的產生,任何能量的轉換也必然伴有物質的合成和分解。同化過程和異化過程是同時進行,它們是相反相成、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兩個生理過程【5】。
細胞是生活在細胞外液中,即內環境中。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組織液、淋巴液和腦脊液,是細胞直接浸浴的場所。然而細胞新陳代謝所需要的養料,也直接由內環境所供應,細胞的代謝產物又是先排到內環境中,內環境中各項理化因素都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稱內環境穩態。內環境穩態是臟腑組織細胞生命體正常代謝活動的條件。是自由生命體的生態家園及生命體的健康保證。
在內環境中,人體最重要的體液是血液,血液作為細胞外液的組成部分,是內環境中最為活躍的一部分。血液是一種流體組織,充盈于密閉的心血管系統中,并在心臟“泵”作用下循環不已,在完整的生命體內,起著運輸物質、聯系各臟腑組織器官的代謝功能及維持內環境中的理化性質,如碳水化合物、營養物質、滲透壓、酸堿度、體溫和血細胞等穩態性【6】。如果血液理化性質發生變化,那么臟腑組織細胞的代謝功能也隨之產生變化,因此,臨床血液檢測就成為診斷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和依據。一旦有某種不利因素干擾生命的正常代謝,就會使內環境血液的理化因素失去穩定狀態,導致組織細胞的代謝功能紊亂,輕則將自我修復,保持動態平衡,重則產生疾病,嚴重時則危及生命。
5辯證論治的核心是調整人體的內環境
人體的臟腑組織都分別由相同種類的細胞群體的結合,細胞是浸浴在細胞外液中,細胞外液(即內環境中)的理化因素的穩態是生命體細胞的生存條件,是臟腑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生態家園。由此看來,內環境中理化因素的穩態是不容改變的,它將隨時隨地保持動態平衡。這種穩態一旦改變,必然影響生命體細胞的生存條件,久而久之改變細胞的時空代謝,同時也導致臟腑組織器官生理功能的紊亂而引起疾病,在治療上無論是應用什么方法,只要把內環境中的理化因素由異常轉化為正常,保持動態平衡,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醫治病講辯證論治,講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講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如對待外感發熱的病人,運用中醫治療,只要辯證論治準確,方法對頭,一般在24h內發熱就會退凈【7】。如本人在二十多年前收治一個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小病員,高熱不退后出現痙攣和嗜睡、腦電圖異常,當時我只用了白虎湯合荊防敗毒散加減變化,處方三劑,半小時服一次,每次30ml。在24h內高熱退凈,一周后腦電圖恢復正常。之后像這種疾病是屢試屢效。經化驗,白虎湯合荊防敗毒散并沒有抑制嗜神經病毒的作用,那又為什么能治好乙型腦炎呢?原因是中醫用藥是以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辛、甘、酸、苦、咸)升?。òl散)降沉(下行通利)活血化瘀來治療疾病的。通過中藥的四氣(溫熱寒涼)來平衡細胞外液的寒熱溫差。通過中藥不同性味的辛、甘、酸、苦、咸注入細胞外液中(即內環境中),從而凈化和平衡細胞外液的生態環境,為組織細胞提供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達到細胞內容物的穩態,平衡機體的酸堿度。由于乙腦患者高熱遲遲不退,是氣分熱加血分熱,所以用白虎湯合荊防敗毒散加減變化,用苦寒、甘寒等中藥進行疏風清熱、涼血、解毒、活血化瘀,而且半小時服用一次,連續進行【8】。這樣細胞外液的溫度就漸漸下降,患者的高熱也漸漸退凈,血液得到凈化,生態環境得到改變,病毒也由此失去生存條件,疾病也就治愈。
從上述病例可以看出,中醫治病是以疾病的證狀為依據,臨床上根據患者的不同證狀表現,運用中醫陰陽方法論綜合分析,歸納、推理、處方用藥進行治療。
其實患者的臨床表現癥狀,就反應了患者臟器組織的代謝證狀。前面說,人是由細胞組成的,人體的各個臟器組織,都分別由相同種類的細胞群體所組合。那么臟器組織的代謝,也直接反應了臟器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
中醫治病是從源頭上找原因,要找到疾病源頭上陰陽不平衡點,即病之所起。
由此可推理,一切疾病產生的原因都會造成人體組織細胞的代謝失調。這就是疾病的源頭,也就是中醫治病時要尋找的人體疾病陰陽不平衡點。
再推而廣之,西醫在診斷疾病時,臨床上往往有疾病癥狀,而查不到疾病,時隔一段時間后,一旦查出疾病,那就是臟器組織細胞的變性、萎縮、增生、壞死、或癌細胞轉移等。這就說明人體的一切疾病,從起因到結果,都是落實在人體的組織細胞上,即人體組織細胞的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在時空中失調,而產生的量化結果。前者是量化過程(量變),后者是量化結果(質變)。
從根本上說,治病的科學方法就是調整患者組織細胞的時空代謝。由異常代謝逐漸調整到正常代謝,這樣才能把病治愈。
中醫治病開具的處方不外乎五種性味---辛、甘、酸、苦、咸的混合,這五種性味也是人體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五種元素。醫生在開處方前通過對病人的望、聞、問、切,把不同癥候群歸納起來,再以陰陽、表里、虛實、寒熱八綱進行辨證論治,根據藥物五種性味在臟腑中的歸經來處方用藥,不論其中藥方大小多少,但少則是一種性味,多則是五種性味的混合,不同的處方則體現各種性味的不同側重,病人服用后,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將五種性味注入人體的血液中,即人體細胞的外液環境中,這樣,周邊的組織細胞就根據自身的需求從中吸收有益的性味,來營養和修復自己,然后對那些多余或不需要的性味最終由自身的細胞外液周而復始地運轉來排出體外,以保持人體內環境溶液處于凈化平衡狀態。從而人體的組織細胞在凈化的環境中來修復自己。由異常代謝逐漸轉化為正常代謝,才能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醫治病的科學性就在于中藥能凈化人體的血液,讓人體的組織細胞浸浴在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中,與周邊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吸收營養,排出廢物,從而組織細胞逐步地來調整和修復自身的功能及時空代謝,使疾病漸漸消失。近十余年來,我就運用這種理論和方法來指導臨床,如對甲狀腺瘤、小葉增生、子宮肌瘤、腎上腺瘤、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肺癌、肝癌、胃癌等進行治療,有的腫瘤消失、有的腹水退凈、有的肝硬化消失、有的糖尿病胰島被激活、有的取得良好效果,有的能延長壽命。對于有的病人細胞的時空代謝不能逆轉、組織細胞壞死的則死亡。
中醫“陰陽”的核心理論是細胞代謝,那么中醫就具有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①在宏觀上中醫有陰陽學說的辯證關系;②在微觀上有構成人體生命最小單位的生命實體---細胞。然而,細胞的時空代謝,又成為陰陽學說論理關系的基本元素??梢赃@么說,中醫陰陽方法論,不但可以預測人體組織細胞的代謝功能是否正常,而且還可以指導和調控人體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由異常代謝逐漸調整到正常代謝。這就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從無形到有形,在理論上完整和統一的中醫理論體系。
綜上所述,中醫的核心理論是陰陽,西醫的基礎理論是細胞。西醫是研究生命體細胞的存在和代謝結果,中醫是探索生命體細胞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陰陽變化的生命現象。
其實中西醫理論分別是對生命的同一個實體-細胞,在不同側面進行論證。
中醫是對生命體細胞陰陽的動態變化,從宏觀整體,無形能量進行歸納推理、辯證判斷疾病。西醫是對生命體細胞的靜態結構從微觀元素、有形物質對疾病作出診斷。由此中西醫應當在理論上進行合璧,因為它們論證的是同一個實體,即生命體細胞。
中醫陰陽的核心理論是細胞代謝,這一創新理論為中西醫結合找到了結合點。同時在這創新理論的啟示下,要有新的思維方式和現代科學觀念來容納中西醫的理論、觀點和方法,發展和振興我國的醫學事業,尋找新的突破口,為創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東方醫學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素問.皇帝內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4.978-7-1171-7045-1
[2]張仲景.傷寒雜病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4.978-7-1171-7045-1
[3]王建偉.陳瑤.韓峰等高頻超聲對甲狀腺病灶伴蛋殼樣鈣化的診斷價值[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3.29(3):358-361
[4]賈春華.中醫理論思辨錄[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3(7):441-443
[5]連冬花.系統科學視域中的中醫理論及其創新[J].系統科學學報2009.17(4):46-49
[6]董向輝.戴汝為.從系統科學和系統復雜性的角度看中醫理論[J].系統仿真學報.2002.14(11):1458-1463.1478.
[7]劉帶.李瑞峰.論中醫理論中的系統整體性思想[J].系統科學學報.2009.17(3):90-93
[8]錢會南.《黃帝內經太素》在中醫理論體系框架形成中的作用[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3(1):1-3 2013-11脫稿
2014.10在國家級刊物《中國衛生產業》刊登發表